当前位置:汽车自动升窗器教育川农大全面开启高校立体扶贫大格局
川农大全面开启高校立体扶贫大格局
2024-04-28

近年来,川农大充分发挥高等农林教育的优势,举全校之力投入“脱贫摘帽”攻坚战,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极大的耐心和智慧助力贫困地区、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全面开启扶志、扶智、扶制相结合的立体扶贫大格局。  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系统调研找穷根。组织专家深入秦巴片区、乌蒙片区、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与贫困户谈心交流、了解情况,为贫困户找穷根、送信心,分门别类形成“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区)档案,村民积极性得到提升,思想观念逐步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二是专题培训换思想。先后组织1500余人次专家到贫困地区举办各类专题讲座300多次,培训成员覆盖到基层干部、实用人才和农户。村民们与专家学者面对面讨论、零距离交流,发展意识更加强烈。  抓扶智,推进持续脱贫  一是编制规划,做好咨政扶贫。设在学校的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主动承担《省“十三五”农村扶贫开规划总体思路》、《省“十三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编制任务,先后为贫困地区编制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方面规划100余个,近2年形成14份研究报告和政策咨询建议获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彰显出智库在扶贫攻坚中的咨政作用。二是成果带动,做实产业扶贫。按地方需求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带动贫困地区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一村或数村一果、一乡或数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先后在多个贫困县(区)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近200项。三是主动深入,做优服务扶贫。结合科学普及、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践,组织广大师生深入贫困地区,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1000余次,用实际的帮扶为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解决难题。四是牵线搭桥,做特教育扶贫。依托设在学校的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省创业培训基地,千方百计为贫困地区培训人才。创建以“农业科技110”、“四川农业科技网”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农业生产经营者与学校专家牵线搭桥,很好地解决了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重扶制,夯实保障机制  一是采用激励机制,将精兵强将推到扶贫一线。采取灵活的干部挂职机制,选派科技特派员近600名,形成对口帮扶、产业、项目等科技服务团队60余个。学校要求挂职人员沉下去、干实事,将参与扶贫工作的教师计算工作业绩并予以表彰奖励,在职称、职级、职务晋升上体现扶贫攻坚的权重,有效推动教职工奔赴扶贫攻坚一线。二是凝练雅安模式,将帮扶资源融在扶贫一线。自2013年起,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主体,探索开启“雅安服务总站-区(县)产业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三级科技服务平台的“雅安模式”,有效整合学术人才科技优势和地方行政优势,使扶贫攻坚由松散型、单一型的游击战融合为集体军作战和阵地战。在此基础上,推广建立“内江分院”、“攀西分院”、“遂宁分院”和“泸县分院”。三是孕育经济共同体,将各方力量聚到扶贫一线。形成“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科技+农户”、“学校+经经人+农户”等形式灵活的经济共同体,涵盖高新农业技术研发、现代种植业示范、农业科普及观光等多个板块,集聚为向当地以及周边地区提供最有针对性发展指引和科技支撑的载体,推动持续脱贫。